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房产 图片 综合 娱乐 健康
  • 汽车
  •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代表委员热议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展现活力韧性,彰显广州担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30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市场主体新登记55.27万户、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1月29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一组组靓丽数据的背后,是广州在过去一年中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真实体现。

    11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广州度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进入2021年,广州锚定“十四五”期间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主要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实体经济等领域进行具体谋划,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分界线

    经济数据里读出城市经济韧性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数据,是一座城市过去一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最为直观的表达。今年的报告中提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增长2.7%。这一数字后被广州市统计局精确为25019.11亿元。

    “能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市政协委员、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颂感叹道。

    作为一名企业家,方颂特别关注到,报告中透露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长及世界500强在穗的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从1900家增至1.2万家;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26家,总数达309家;常住人口年均增加45万人。这几个数据充分反映了广州对内资、外资以及年轻人的吸引力。”

    “2020年是广州发生质变的一年!”广州市政协委员、金书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昭扬则注意到了广州过去五年全球地位和城市能级的提升。

    GaWC世界城市体系排名跃居全球一线城市、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一系列的变化让他感觉非常振奋,“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广州‘稳’住了,这是广州厚积薄发的结果。”

    白云机场问鼎全球第一

    白云机场问鼎全球第一

    “以数据说话,报告科学准确地展现了广州的工作、成绩和未来蓝图。”市政协委员简瑞燕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面对疫情大考,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展现出的韧性。

    “面对疫情,广州淡定、沉稳、有干劲。这不仅来源于‘千年商都’的沉淀积累,更来源于政府的有力举措和群众凝聚起的巨大力量,让我对广州充满信心,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简瑞燕说。

    市人大代表、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留意到,报告里提出建设韧性城市,不仅对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出要求,同样表示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对新冠疫情,广州能够在一线城市率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既源于广州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也源于广州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当我们有足够的韧性,我们还能够援助武汉、荆州等城市以及国际友城,彰显广州担当,这让我为这座城市感到自豪。”

    分界线

    推动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

    开启“十四五”,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创新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报告中指出,当前广州的创新驱动作用依旧发挥不够充分,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大支撑,缺少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

    如何破题?高新技术产业仍是广州的法宝之一。

    市人大代表、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梁耀铭表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也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在他看来,随着经济增长的要素动力逐步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广州不妨根据产业基础成立若干个产业链或细分产业链,引入“链长制”。他表示,链长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共同担任,解决日常协同问题,从而为做强做大相应产业提供机制保障。

    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市政协委员、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副会长龚元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

    报告提到,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1919家增至1.2万家。在众多中小企业里面,隐藏着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却不为人知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在某一行业细分领域持续精耕,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龚元认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对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市政协委员、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报告中对于广州2021年的工作安排,首先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彰显广州已经将科技创新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报告中提出,今年广州将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推进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五山、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争取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

    市人大代表、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小能认为,广州此举是要把创新创业的“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打通,无论对高校还是企业都是重大利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周边的产业带能够形成产业发展动力源,是因为有一整套的研发投入、企业应用、人才培育、产业落地场景化。”谢小能认为,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可以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专业授课等方面为高校注入业界资源。学校培养交叉学科背景人才,可以配合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用人需求。

    分界线

    市场主体活力为实体经济赋能

    过去五年,广州始终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把企业营商成本和市民生活成本维持在较合理水平,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发展环境。

    报告提出,今年,广州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提出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举措,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句话,市人大代表、宏太智慧谷董事长江枚元深有体会。

    “我作为产业园区的经营者,特别能感受到政府引领、龙头企业的协同以及高校合作对于中小科创企业的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科创型中小企业来说,广州在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都具有很多优势,当然也存在着短板。这次的报告正是充分发挥广州的优势,补齐短板,为我们规划了发展的新格局、新蓝图。”江枚元说。

    冯昭扬也表示,非常认同报告中提到广州科学城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表述,认为从金融和风投创造方面为中小企业助力,都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中小企业多是创新企业,成长潜力巨大。”在冯昭扬看来,这一政策体现了广州的远见,会让广州更有发展潜力,需要继续推出更多发展中小企业的针对性政策,希望广州接下来能探索出先行先试的做法,并在全国推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市场主体的活力来源之一。报告中提出,今年广州要更好发挥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转贷服务中心效能,提高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

    再上一台阶,方颂建议广州金融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开业运营,推动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落地。这些都是广州加大金融开放的具体表现。”

    他认为,广州应在打造“风投之都”方面发力,通过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引进民间资本,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

    分界线

    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

    城市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技术要攻关,背后离不开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过去五年,广州常住人口年均增加45万人,在穗工作两院院士增加38人。未来五年,广州仍旧将“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定为发展目标之一,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

    报告提出,为打造全球人才创新高地,今年广州将完善“广聚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领军团队。

    梁耀铭认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或许能成为广州引贤纳才的重点。“人才培育不能‘一刀切’,要分专业引入、扬长避短。生物医药能够成为重点,是因为广州的这一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在他看来,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能够让广州与湾区内其他城市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能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基础教育则是高层次人才培育的“底座”。厚植人才新优势,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发展。

    报告中提到,广州在“十三五”期间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51.11%和87.04%;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6.54万个、示范性高中31所;成立教育集团86个,实现全市市属优质教育集团、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两个全覆盖”。

    “这些成果表明,广州已经构建了一个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教育新体系。”市人大代表、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说。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协和小学副校长谭遇芳更关注广州在教育领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交流。“报告提到广州已经缔结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88对、穗港澳姊妹学校271对,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25个。这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教育质量将起到引领作用。”

    未来,广州应该如何做好基础教育?陈武表示,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多选择,而且还要更加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实现全方位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 郑慧梓 柳时强 傅鹏 宾红霞 郭苏莹 李鹏程 

    【统筹】陈思勤 朱伟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